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特色评估及诊断与改进工作专家组实地考察报告

时间:2016年11月24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件、云南省教育厅关于《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特色评估方案》(云教高[2012]89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云高教[2016]14号)文件的要求,云南省高教评估中心受云南省教育厅的委托,组成了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马洪军校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于2016年11月1日至3日对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

  一、总体考察情况

  专家组采用“一校一策”的评估模式,制定了针对性评估方案。在进校实地考察前,专家组认真审阅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特色评估工作自评报告》、《学校数据采集平台分析报告》、《职能部门、系(部)年度自我诊改报告》等材料,分析了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进校后,专家组在评估过程中听取了巴春生校长题为《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复核与特色评估报告》的汇报,走访了妇产科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医学与健康教育中心3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1个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分别召集了学校党政领导、中层干部、专业带头人及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座谈会6个,查阅了学校原始材料,深度访谈了学校领导、师生117人,开展了《护理心理学》等2门课程的观课,听取了《医学影像技术》、《护理》两个专业剖析,走访了教务处、组织人事处、科研处、学生处等24个部门,召开了学校办学特色项目举证阐述及研讨会,专家组在以上考察基础上,形成如下考察意见:

  二、内涵建设分析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于2006年。2010年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后,先后被确定为首批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滇东北医学公共实训基地、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云南省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项目协作单位,办学特色凸现,内涵建设成效明显。

  (一)基本办学条件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占地441.9亩,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922.6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4553.6万元,馆藏图书46.75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万方数据资源平台3个数据库,下设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药学系、思政部、公共课部、基础医学部共7个二级教学部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处、图书馆3个教辅机构,形态机能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3个研究所,拥有附属综合性医院1所、教学医院3所,均属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成立有云南省190职业技能鉴定所、曲靖市卫生人员继续教育中心。学校开设16个专业,面向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护理和眼视光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5958人,教职员工360人。其中,有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278人,教授17人,副高职称5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90人,博士1人,“双师”素质教师160人,建设外聘兼职教师资源库达552人。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文件标准,2016年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5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均为合格,7项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也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仅有生均占地面积1项监测办学条件指标为 49.44m2/生,距离国家达标要求59 m2/生仍有一定差距。

  (二)领导作用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办学方向,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校院(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实施“建名校、树名师、育精品”和“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医药卫生领域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以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专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卫生管理类专业,积极拓展医学相关类专业,形成特色鲜明,多专业门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的专业群”的专业发展定位以及“立足滇东北,面向基层,面向云南、面向全国、服务全省、服务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 

  (三)课程建设

  学校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调整课程比例,以满足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的课程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课程建设,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52门。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化、图书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学校教师共主编、参编教材155部,其中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7部,省级优秀、精品教材3部。

  (四)实践教学

  学校继续充实和完善“六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先后投入2450万元,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了由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相关专业实习基地组成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网。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科普宣传和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为社会提供服务。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建设了一支专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了对学生毕业实习出科考试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了对学生的“医德传修、医学传授、医技传习”的教育。

  (五)特色专业建设

  学校以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专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卫生管理类专业,积极拓展医学相关类专业,形成特色鲜明、多专业门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优化、协调发展的专业学科群。目前,学校设有16个专业。其中,护理学专业、眼视光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助产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

  学校致力于打造品牌专业,如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高,投档率高,护理学专业办学时间长(1958年开设),培养人数多(至今共培养学生18000余名),眼视光技术专业在云南省率先开设该专业,社会需求大,学生订单培养、带薪实习具有特点。

  (六)教学管理

  学校建设了一支高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队伍,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标准,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了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对教学各环节实施“过程检查-评估评价-反馈整改”的环形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学生管理,关心学生成人、成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将“大学、大医、大家、大爱”的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七)社会评价

  学校近几年生源录取分数高,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7%以上,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15年毕业生就业于医疗卫生行业占比达八成以上,与学校医学院校类背景相符。

  学校五年来为2000余名乡村医生取得学历,提升了区域基层卫生人员学历层次,开展了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学校依托学校职业培训站和云南省190职业技能鉴定所,近5年开展14个工种的培训和鉴定2万余人次,积极开展了科研成果服务社会。

  三、办学特色分析

  (一)规划定位

  学校制定了学校办学特色建设规划,明确了特色规划的目标和定位,形成了“树立文化意识,强化三医传育,立足二为方向,培养优秀人才”的学校办学特色。

  (二)保障措施

  近几年来,学校办学经费明显增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投入到教学中的仪器设备的经费显著增加,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富有成效,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行管理

  学校制定了特色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围绕树立四大文化、强化三医教育、立足二为方向培养优秀人才三个方面,学校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建设,项目实施有效、过程管理规范、运行机制初见成效。

  (四)效果声誉

  学校通过办学特色建设,取得较好社会声誉,主要体现为“一准、二好、三高”:

  一准:办学定位准。立足滇东北,服务云南、辐射周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行业、面向城市社区,建设区域性、专业性的高水平医学高等学校。

  二好: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成绩好,如2016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参加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社会评价好,许多毕业生成为单位骨干,涌现大批优秀人才,如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陈金正、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特别奖、2014中国好人毛金凤等。

  三高:录取分数线高。近几年录取分数线文科平均高于三本线30分,理科平均高于三本线25分,毕业生就业率高(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升本比例高,如2015年267人选择升学,102人上线,录取率38.2%。

  四、诊断与改进复核分析

  (一)体系总体框架

  学校依据“质量立校、育人为本、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发展目标,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五横十纵”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建立了由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委员会牵头负责,学校督导室和系部督导小组构成的校院两级组织机构和专业化的质量保证队伍,制定了以落实大学章程推进各项制度建设的具体举措,形成了基于“三全三化”的内部质量保证诊改机制,并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及质量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着力加强改进的措施。

  (二)专业质量保证

  学校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专业建设规划,初步建立了与之相适应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了专业建设的目标标准,完善了专业建设各项条件保障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专业布局,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和增强服务地方医药卫生事业的能力提供了依据。学校各系部建立了“五横四纵”内部质量诊改机制,围绕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质量生成主体,加强了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质量诊改工作,找出了各专业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不少问题已得到及时解决,初步验证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三)师资质量保证

  学校制定了与专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师资建设规划,并针对师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措施,构建完善了教师行为规范、职业规范、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完善教师教学发展各项保证制度,着力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落实教师企业实践环节安排,确保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教师队伍诊改中发现的诸如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绩效奖励机制不健全、外聘教师考核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学校进行了及时的改进和完善,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学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学生素质教育方案制定科学,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能因材施教,注重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对育人部门工作及效果的诊改。育人工作基本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育人目标达成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积极性、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学校实施了对服务部门服务质量的诊改,基本形成常态化安全与生活质量保证机制;学校安全设施不断完善;学生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学生申诉机制;近年学校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残障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学生生活保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能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必要的设施、人员、资金、文化等保障。

  (五)体系运行效果

  在诊断体系运行效果的过程中,学校结合医学类、高职教育特点,开展的校院合作、校企合作较规范,具备一定的社会资源引进渠道。在质量事故管控方面,学校教学基本环节质量控制有痕迹,有教学事故认定办法,但非教学事故认定还未纳入质量保证范畴,质量事故预警反馈机制有待健全。此外,学校系部内部质量保证总体构架呈现常态化、良性循环,但学校自上而下的质量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完备化,质量体系、机制仍处于建设期,对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在控制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反馈、改进等方面,仍需要加强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支持。

  五、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点兼职教师的遴选、培训,以及对学生实习质量与成效方面的考核与管理。

  (二)随着学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建议学校依据高等教育规律,医科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以大学章程为依据,构建和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校二级系部办学主体的积极性,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内部质量保证队伍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加强质量文化氛围的营造。

 

 

  云南省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评估专家组

2016年11月3日

   

 

(作者:佚名 编辑: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