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新闻——上海外国语大学郑新民教授到我校做专题讲座

时间:2017年11月08日信息来源: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上海外国语大学郑新民教授到我校做专题讲座

    11月2日,应德宏师专外语系和科研处的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郑新民教授到我校作题为“Helping Diverse Learners Succeed in Today’s Class”(促进差异化学习者在当今课堂学有所获) 的讲座。这是我校首次邀请全国一流外语院校的知名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外语系、中文系、社科系、理工系等多个系部一百多名师生参加学习。

    郑新民教授,香港大学应用语言学哲学博士(PhD.HKU),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美国纽约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外语课堂教学、外语教师认知等。多年来郑教授致力于中国、亚洲的外语教学法及教学改革研究,在SSCI和CSSCI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Changing Pedagogy: Analyzing ELT Teachers in China”、《语言教育新概念》等专著。

    郑教授从学习者个体差异入手,呈现了构成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十三个维度,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语言、宗教、家庭背景、出生地、教育背景等,分析了由于纷繁交错的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可能形成的课堂文化(class culture)差异,提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文化“策划”自己的教学。教师的知识、认知和态度与学生的知识、认知和态度形成两个不同的认知体系,教师只有基于教学思考,通过设计和有效实施“可视化教学行为”,将自己的“认知体系”与学生的“认知体系”接轨,才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他阐述了语言学习的两组因素,一是“内部因素”(Internal Factors),即原有知识、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二是“外部因素”,即轻松环境、可理解输入、相关复习、正确的示范、参与的任务、充分的练习、有序的迁移。只有二者相互“契合”,才能促进学习的效果。

    对教师而言,每个教师都需要具备“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但教师需要对这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构建“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和“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

    郑教授的讲座对于我校当下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及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当代外语教师面临的教学改革问题,郑教授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的诸多变量,为我们进行外语课堂教学改革及对教学改革效果评价提供了一个综合全面的视角。

    本次学术活动是促进我校外语系教师与国家一流外语院校教师交流的尝试,对于教师们提升理论水平、开阔学术眼界,拓宽科研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外语系供稿)

德宏师专党委宣传部

2017年11月2日

 

 

(作者:佚名 编辑: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网友评论